8万多海宁男子重金买下61年前的一封信
说起信,似乎已有些遥远, 但或许因为稀少了才显得珍贵 尤其是名人的信件 最近,海宁一买家以总价8万多元 拍下61年前茅盾的亲笔信, 这封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信 穿越时光而来, 它的故事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通过电话也要“抢下”这份亲笔信“三万、三万二、五万……”因为一封茅盾在61年前写下的亲笔信,近日,杭州年西泠印社拍卖会现场掀起了一阵竞价热潮,仅仅十几秒的时间,便从起拍价三万元一路上升到了七万元。 ▲茅盾亲笔信 这时,现场的大部分竞争者选择了退出,有一个人却在咬咬牙后喊出了七万两千元的价格,最终在落锤后拍得了这份书信。 他就是来自海宁袁花的一名书画收藏爱好者吴海忠,爱好收藏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的书画作品,并且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家乡嘉兴海宁等地先贤的墨宝。 ▲吴海忠 因此,在拍卖会正式开始前为期三天的拍卖品展出中,他就已经看中了这封已经沉寂半个多世纪的书信。 除了信的收藏价值,吴海忠更看重的是茅盾作为一个文学大儒,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种谦虚、心胸宽广的为人处世态度,直到现在都值得人们学习。 ▲茅盾 茅盾(年7月4日—年3月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为了从拍卖会上“抢下”这封书信,吴海忠可是尽了很大努力。尽管他因为个人原因不在拍卖会现场,但还是通过电话委托他人参与了拍卖。 ▲拍卖单据 “加上佣金总价八万多,虽然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但这也说明大家同样认可它的价值,就算当时价格再加我还是会买的。”拍得喜爱的藏品后,吴海忠乐呵呵地说。 一封亲笔信牵扯出两个故事这是一封茅盾写给读者童焕华的回信,字迹干净工整,言语诚恳谦逊,字里行间无不体现茅盾对这名素昧平生的读者意见的重视。 亲笔信函全文如下: 焕华同志: 来信读悉。您对于《秋收》所提的意见很好,我很感谢。吃南瓜、芋艿等,是失于细考,曾有人来信提过,将来小说再版时当改正。至于篇中所说老通宝种的,是晚稻。那时,一般都以晚稻为主,但您所指出的时节问题仍然值得考虑,我将在再版时修改。总之,我很感谢您的意见。生活细节的描写,最易弄错。以上等等,足见我在这方面是不够熟悉的。匆此奉复,顺颂健康。 茅盾一九五七、五月十九日 童焕华解放后曾长期担任桐乡濮院镇镇长,他年轻时便热爱读书,也是一位文学青年。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看了茅盾的作品《秋收》后,童焕华发现茅盾笔下描写农民吃南瓜、芋艿的时间以及晚稻播种时节等内容似乎有误,便抱着提建议的想法给茅盾写了一封信。 没想到仅仅过了9天,他便收到了时任文化部部长茅盾的回信。在信中,茅盾不但虚心接受了建议,还表示将在再版时进行修改。 “这封亲笔信,正是茅盾诚恳亲民,有错必改等个人品质的真实写照。”最初,吴海忠并不清楚书信背后的故事,直到他从随信标注的图录中了解到,年的《嘉兴日报》曾有一篇名为《一份珍贵的文学史料》的文章,提及过这封书信的来龙去脉。 于是,他前往嘉兴日报社,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那份3年前的报纸,拿回了它的复印件。 《一份珍贵的文学史料》的作者王立,也是桐乡濮院镇人,目前担任桐乡市作协副主席。对于这封珍贵书信,他至今记忆犹新。 王立早年便与童焕华相识,一次机缘巧合,童焕华与他提及了茅盾书信之事。“童镇长那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知道我喜欢写作,就把书信的复印件交给我,我仔细问了下情况,就写了这篇文章。”王立回忆道。而这封书信的原件,王立表示始终没见过。 3年前的文章里,王立口中万分遗憾未曾亲见的书信原件,终于在今天得以如愿。 (摘自嘉兴日报) 据吴海忠了解行内学者查实,此‘茅盾致童焕华尺牍’已收录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出版的《茅盾全集》第36卷《书信集》。 上百件藏品都与家乡有关在今年的西泠印社拍卖会上,除了茅盾的亲笔信,吴海忠还拍下了来自海宁的中国古代书画鉴赏大师徐邦达的行书《柳宗元诗》。 ▲《柳宗元诗》 正如吴海忠所说,海宁乃至整个嘉兴和周边地区都人才辈出,他一直希望这些出自家乡名人的作品能够一直留在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在他的藏品中上百件都与家乡有关。 这幅钱君匋的《荷花图》是吴海忠最早期的收藏品之一,1年前直接得自钱老先生本人。“那是当时的我经历的最大一笔交易,花了五千元购买钱老先生的这幅作品。” ▲《荷花图》 吴海忠感叹道,“当时还买了两幅其他的书画作品,这也是我从事书画收藏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梧门五十寿辰叙轴》 陈鳣的《梧门五十寿辰叙轴》和陈世倌的《楚翁暨胡太儒人六秩双寿贺词轴》也是吴海忠的收藏之一,海宁陈氏作为江南巨族所遗留的史料异常珍贵。 ▲陈桦和《楚翁暨胡太儒人六秩双寿贺词轴》 (王超英摄) 前段时间,从澳大利亚赶来的陈氏后裔陈福先生(清文渊阁大学士陈阁老陈元龙的第八世孙),和来自天津的陈桦女士(海宁陈氏另一位阁老陈世倌的第九世孙女)在来到海宁博物馆。 在参观“江南巨族——海宁陈氏的荣耀辉煌”展览的同时,特意前往吴海忠的吴越画廊拜读先贤留下的墨宝。 ▲《致郭嗣音信札》 除此之外,徐志摩的《致郭嗣音信札》、丰子恺的《江山无恙轴》等等,也都在吴海忠的收藏之中。 ▲《江山无恙轴》 18岁白手起家的实干青年除了文物收藏爱好者,如今48岁的吴海忠还有另一个身份,吴越乾门大酒店的经营者。 ▲吴越乾门大酒店 吴海忠18岁不到就出来打拼创业,也是因为家庭条件和文化水平都算不上好,他一直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成自己的励志名言。 一开始是做理发行业,也开过餐饮店,在海宁老火车站附近,便与铁路局的人关系交好。后来铁路局土地招租,海宁火车站搬到了如今的位置,吴海忠就决定开旅馆,这旅馆的前身其实是铁路局的梓苑宾馆。那个时候吴海忠仅仅只涉及住宿,餐饮和娱乐都是别人在做。经过一段时间的风风雨雨,别人坚持不下去走掉了,吴海忠就把这三大块全都承包了下来。 ▲吴海忠 吴海忠的酒店开在老的皮革城附近,生意自然与皮革行业息息相关。-年间,他面临创业过程中巨大的挑战,皮革行业不景气,他的生意也随之萧条。但是吴海忠毫不浮躁,理智地做好内部调整,认真打造出自己的好口碑。 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而资金这一块让吴海忠觉得尤为艰难。年,吴海忠想要买下房子,但是资金紧张,还准备注册“吴越乾门”的商标,同时吴海忠还面临着皮革城搬走这一打击,少了游客优势,生意大大受到影响基本,只能靠口碑抓住本地客人的心。 面对困境,吴海忠只能坚持,不给失败找理由。“把不行也当成行,把事业当成生命来坚持!”吴海忠说这是商业人应有的态度。 在资金无法周转的时候,吴海忠宁可委屈自己去借钱,不管欠别人多大的人情,也要讲诚信地按时给员工发工资。与此同时,他也花很多心思做好负债经营,自己省吃俭用,昼夜不分地工作。 准备成立艺术馆进行展览渐渐地,吴越乾门已经抵抗得住风浪,吴海忠也开始做其他的投资来积累资本,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但是他依然保持斗志,不存在规定时间休息的概念,因为他说,“在艰苦的环境下,认真和坚持的精神才能无限被激发和放大。” 吴海忠特意给自己的爱好留出了一片小天地——吴越乾门画廊。 ▲吴越乾门画廊 吴越画廊经过近二十年来的书画艺术文化积累,陆续征集佳作,目前已经拥有清初至民国、近现代画家各类颇具价值的书画藏品一千余件,其中,吴越地区墨宝占七成以上,海宁本土乡贤墨宝两百余件。 如陈世倌《贺寿辞賦轴》、陈鳣《法梧门祭酒寿言轴》、邹瑛《弦动暗香仕女扇片》、羊文森《白云出岫镜片》、查人倬《清松捲空扇片》、六舟《汉吉语砖拓轴》等。 藏品中不乏镇馆之宝,如一代宗师石涛、吴昌硕;有政治家、思想家康有为、谭延闿;教育家、美术家李瑞清、徐悲鸿、郭沫若、丰子恺;书法泰斗沙孟海、启功、张宗祥;收藏大家钱镜塘、钱君匋;鉴定大师徐邦达;现代诗人徐志摩等等大家的作品。 如今,事业顺利的他也有了新的目标,建设“吴越书画艺术馆”,让这些有价值的艺术品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 ▲书画艺术馆审批文书 岁月变迁,人和事都随着时光远去, 唯有留存下来的珍贵物件 承载着先贤的记忆, 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代代流传...... 见习记者:周梦洁实习生:沈怡霓 部分图片:杨立超 新媒体编辑:周梦洁 部分内容综合嘉兴日报 想知道更多精彩上爱海宁APP(点击下载) 海宁人,就用爱海宁APP 或许你还喜欢: 今天海宁展开了一场与"云雀"的较量!多地严重积水,温暖依旧不断正式签约!华联到城南!比老华联大倍多,有一层竟然是...啥时候开业? 信息量大!海宁10位部门“一把手”剧透下半年要干的几件大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zyhtp/8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朱佳乐善治急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
- 下一篇文章: 39元桐乡世贸皮革城酱鸭博物馆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