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功能化除湿浊,醒悦脾胃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化湿药,大多气味芳香,故又称为“芳香化湿药”。使用化湿药后,可以使湿化除,从而解除湿困脾胃的症状,所以又称为“化湿醒脾药”或“化湿悦脾药”。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则脾胃功能失常,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化湿药主要适用于湿困脾胃、身体倦怠、脘腹胀闷、胃纳不馨、口甘多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此外,对湿温、暑温诸症亦有治疗作用。

  化湿药性味大都辛温,归入脾胃,而且气味芳香,性属温燥或偏于温燥。

  化湿药:藿香、佩兰、砂仁、砂仁壳、砂仁花、白豆蔻、豆蔻壳、豆蔻花、苍术、厚朴、厚朴花、草豆蔻、草果...

  化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1.化湿药的功效有化湿、燥湿之不同,说明作用有缓弱、强烈之异,应跟据湿阻中焦之程度适当选用,以免病重药轻或病轻药重之弊。

  2.化湿药主要用于寒湿中阻之症,常配合温里药同用;如为湿热之症,须配合清热燥湿药同用。此外,如兼气滞,可配行气药;脾胃失运,可配健脾和胃药;如湿邪较重,还可与利水渗湿药相配伍。

  3.化湿药功能化湿、燥湿,易于耗阴伤津,故阴虚津少,舌绛光剥者宜慎用。

  4.化湿药物多含挥发油成分而气味芳香,煎煮过久可降低或丧失疗效,故不宜久煎,有的则应后下。

  其它具有化湿功效的药物

  1.化湿:扁豆(补虚药)

  2.化痰湿:石菖蒲(开窍药)

  3.清化湿热:海桐皮(祛风湿药)

  4.温燥寒湿:白芷(解表药)、橘皮(理气药)、半夏、南星(化痰止咳平喘药)、白朮(补虚药)。

更多中药

牛黄 雄黄 朱砂 鸡血藤 沉香 钩藤 铁皮石斛 桑白皮 益母草 苦参 麻黄 当归 款冬花 淫羊藿 鹿茸 

中药的升降沉浮

中药的四气五味

中药的归经

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用量

中药的服用法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采集与贮藏

经络学说

中医宝典







































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zyhtp/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