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湿药臭梧桐桑枝海桐皮
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试卷结构 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B型题第82—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X型题第—题,每小题2分,共分 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中药学约占13%,方剂学约占13%,共约78分。 本节笔记对照考纲内容: 7.下列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注意:备考笔记中有关中药及药性的相关内容,仅供学术探讨与备考复习,中药并非无毒副作用,合理运用中医处方要遵循“合理的中医学辨证”这个前提,请不要自行验药,一切要遵医嘱。 (一)臭梧桐 1、药性: 味辛、苦,性寒。 2、功效: 有祛风湿,降压的功效。 3、主治病证: 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 4、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捣敷。 5、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用。 6、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见节笔记:/|祛风湿药:雷公藤、络石藤、豨莶草 (二)桑枝 1、药性: 味微苦,性平。 2、功效: 有祛风湿,利关节的作用。 3、主治病证: 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4、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 5、使用注意: 寒饮束肺者不宜用。 寒湿痹证慎用。 孕妇慎用。 6、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桑叶,又称铁扇子。以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肝阳头痛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出血及盗汗等证。 桑枝,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身痒等证,尤擅疗上肢痹痛。可煎汤或熬膏内服,亦可煎水外洗。 桑根,又名桑白皮,冬季采挖桑根,除去其栓皮作药用。性味甘寒,入肺脾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痰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多入煎剂、散剂,也捣汁或煎水外用。 桑葚,又名葚、桑实、乌椹、黑椹、桑枣、桑葚子、桑粒、桑果、聚花果等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常用于治疗阴亏血虚之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及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煎汤、熬膏、生啖、浸酒、外洗用均可。 (三)海桐皮 1、药性: 性平,味苦、辛。 2、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 3、主治病证: 用治风湿痹痛、腰膝疼痛;外用治疥癣、湿疹。 具有镇痛、镇静作用;抗菌;还有拮抗乙酰胆碱所致肠管收缩作用。1:3水浸剂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用法用量: 用量10~20克,煎服;或浸酒。外用煎洗或研末调敷。 5、使用注意: 血虚者不宜服。 6、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二者均具有祛风祛湿、通经活络、利水消肿的作用,但海桐皮浸酒的药用价值很高,亦有治疗神经衰弱的效果。 (四)狗脊 1、药性: 味苦、甘,性温。 2、功效: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3、主治病证: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4、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熬膏或入丸剂。外用:煎水洗。 5、使用注意: 肾虚有热,小便不利,或短涩黄赤者慎服。 6、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狗脊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根茎。苦温祛风除湿,甘温补肝肾、强筋骨。既有祛邪之力又具补益之功,对于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足膝软弱之症,痹症日久和肝肾亏虚均可应用;还可用于肾气不固致遗尿和带下。 杜仲性味甘、微辛;性温。入肝经、肾经。主治腰脊酸疼,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等。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适宜高血压患者、习惯性流产妇女、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肾气不足者,但是阴虚火旺者慎服。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zyhtp/4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全了中药别名都在这了
- 下一篇文章: 收藏中药药性歌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