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医认为:风有内风、外风之分,自然界空气流动而产生的风,属于外风,风气太过会使体表皮肤的水分丢失,皮肤出现干燥,临床可见秋、冬季肌肤干燥、皲裂等“燥症”,这就是“六淫”中的风邪为患,所谓“风胜则燥”,甚至可使颜面失于柔润。假如其人素体血虚,或者因为失血、耗血,而使肌体发生干燥之症,而见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时发眩晕,此乃“内风”之象,常可见容颜憔悴,大便干燥,毒素沉积,颜面失却光泽或布黄褐斑。因此,选用祛风、养血的中药,会有美容润肤、祛斑等作用。

在学艺不精的小编看来,风邪是六淫之中最难以掌握的,因其没有确定的形体,又善于流窜。同样,祛风药也是最容易让人混乱的,小编可算是近“风”情怯,见“风”就怂(快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直到我看到了今天的内容……太清晰了!小编如获至宝,赶紧献给大家——

夫风也者,吹嘘鼓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非寒非热,原无定体。其所以有分别者,夹他气而变化耳。故夹寒则为风寒,夹热则为风热,夹湿则为风湿,夹燥则为风燥,夹火则为风火,惟其能夹他气而变化。故治法自因以不同,是以治风寒则宜辛温如麻黄、桂枝之类,治风热则宜辛凉如桑叶、菊花之类,治风湿则宜散以羌、防之类,治风燥宜解以桑叶之类,治风火宜平以黄芩之类,各有所当也。司命者,可不审乎!

头面

薄荷治风热在头,头面口齿痛。

蔓荆治风湿在头,头眩痛。

藁本治风寒在头,颠顶痛。

白芷治风热在头,额前目眶痛。

菊花治风热在目。

辛夷治风热在鼻。

经络

威灵仙治风湿冷气在太阳,经脉痛风顽痹。

柴胡治风夹热夹寒,往来寒热。

秦艽治风湿着于筋骨,痹痛拘挛,肢节疼烦。

独活治风湿客于筋骨,两足湿痹,痛在齿脑。

豨莶草治风湿着于筋骨,麻木痛冷。

防风治风湿在表,一身骨节疼痛。

羌活治风湿在表,骨节疼痛,游风成痉。

肌肉

桂枝治风寒客于腠理,发热,汗出,恶风。

葛根治风热留于肌肉,肌热不退,邪入经腧。

血分

荆芥散血中风,肌肤灼热。

荆芥穗治血风上干,头晕目眩。

风药比较

羌活与麻黄、桂枝比较:羌活治恶寒无汗,骨节痛而兼湿者;麻黄治恶寒无汗,绝无湿象者;桂枝治恶风有汗骨痛。

羌活与独活、防风、防己比较:羌活治寒湿在上、在经络;独活治寒湿在下、在经络;防风治风湿在外、在上,不能利湿;防己治风湿在外、在下,兼能利湿。

独活与豨莶草比较:独活治风湿,属表邪实也;豨莶草治风湿,属里正虚也。

白芷与葛根比较:白芷治阳明风寒,葛根治阳明风热。

葛根与升麻比较:葛根治胃阳不升,能升津润燥;升麻治脾阳不升,能升气上行。

荆芥穗与藁本比较:荆芥穗治头顶风热兼眩,藁本治头顶风寒兼痛。

蔓荆与蚕沙、桑叶、菊花、薄荷、蝉蜕比较:蔓荆子治阳明风热在头部,偏散;蚕沙治阳明风热在皮肤,偏凉;菊花治风热在头目,偏气分;蝉蜕治风热在皮肤,偏气分;桑叶治风热在气分;薄荷治风热在血分。

防风与芜荑、海桐皮比较:同治风湿,防风以治风为主,芜荑以治湿为主,海桐皮则治湿重于风。

藁本与荆芥、川芎比较:藁本治太阳头顶痛,荆芥治血分风眩头痛,川芎治肝气不升头痛。

附:祛风的食物

  ⑴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气补血,食之使人健壮,尤以葡萄干补力为甚,宜与桂圆肉同煎服。能益肝肾、强筋骨,用于气血两虚之心悸、失眠、神疲、盗汗等。

  ⑵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可作为零食或炖汤食用。常用于类风湿病人的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⑶核桃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2~3个核桃。

  ⑷松子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克~5克。

  ⑸栗子:具有补肾壮腰、养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肾虚、腰膝酸软者。

  ⑹新鲜桑葚:为平补肝肾之品。用鲜桑葚克,鲜桑枝2厘米长段,浸酒密封30天。摇匀,每日饮20毫升~50毫升。有祛风湿、补肝肾、利血脉等作用。

赞赏

长按







































鐧界櫆椋庢不寰楀ソ鍚?
鍖椾含涓尰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摢瀹舵渶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zyhtp/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