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某某,男,58岁,年1月6日初诊。

主诉:右侧足趾红肿疼痛反复发作2年,复发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趾红肿疼痛,医院诊为“痛风”,经治疗缓解。此后上症反复发作,自服西药“吲哚美辛片”后症状可缓解。半月前饮酒后出现右足趾红肿疼痛,疼痛难忍,活动受限,自行服用“止痛药”(具体用药不详),未见明显缓解,遂前来求诊。刻下:右足趾关节红肿热痛,口渴,口苦,舌尖红苔白,脉沉。查生化全套:血尿酸μmol/L。

处方: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石膏30g(先煎)知母9g太子参20g

桂枝9g薏苡仁20g百合30g

山慈菇20g徐长卿20g鲜石斛9g

忍冬藤20g土茯苓20g海桐皮20g

陈皮12g

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1.13):患者足趾疼痛较前明显缓解,予上方加鸡血藤20g,山楂20g,再进七剂,煎服法同前。

守方加减前后调治2月余,患者诸右趾肿痛等症状皆消失,复查血尿酸μmol/L,病已告愈。

按语: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生成增多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尿酸钠盐形成的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典型发作一般多起病急骤、有时呈爆发性,多于午夜足痛惊醒,其疼痛性质为刀割、咬噬样,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初次发作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归属于中医学“白虎历节”病范畴。中医学对痛风认识颇为久远,如汉代《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记载历节病“疼痛如掣”、“脚肿如脱”、“历节疼,不可屈伸”的症状,及好发于身体肥胖之“盛人”等特点均与痛风性关节炎颇为相似。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患者平素过食膏粱厚味,脾胃运化失常,以致湿热内蕴,流注关节,阻滞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且因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故出现右足趾关节红肿热痛;湿热伤津,故见口渴口苦;结合舌脉之象,辨证应属风湿热毒内蕴,经络气血痹阻之证。

吾师治以清热解毒,祛风利湿,通络止痛,方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白虎加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治》篇,具有清热生津,解表和营之效。本案方中用石膏清热泻火,缓解痹证之红肿热痛,张锡纯谓生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因湿热久蕴,易耗气伤阴,故加入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鲜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更加桂枝,其性温味辛甘,辛能解肌祛风通络,甘能和能缓,温能佐制石膏,避免苦寒伤及脾胃;湿热之邪虽盛于下,但其始从脾胃而起,故用薏苡仁独入阳明,祛湿热而利筋骨;大剂量百合养阴清热止痛,《本草新编》云其“消浮肿痞满之气,止遍身疼痛,利大小便……有解纷之功,扶持弱锄强,祛邪助正,但气味甚薄,必须重用,其功必倍”,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此三药相配为吾师治疗痛风之有效经验药组;徐长卿祛风化湿、消肿止痛,忍冬藤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海桐皮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散瘀,尤善治疗下肢疼痛,三者共同发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陈皮理气健脾,顾护中焦,使得久服无弊。

二诊,患者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效不更方,守方加鸡血藤、山楂养血活血、舒筋通络,其中山楂运用最为巧妙,其性温兼入肝经血分,能通行气血,有活血化瘀之功,吾师重视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痹症、胸痛诸疾,甚为应手。守方前后调治2月余,诸症皆平,尿酸恢复正常,疾病告愈,患者及家属表示满意。

临床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最常用药物为秋水仙碱,但其有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限制其临床应用。吾师运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首先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次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百合、山慈菇、土茯苓等促进尿酸代谢的药物可使患者血尿酸水平逐步归于正常,标本兼治;此外由于中药作用使沉积于关节的尿酸结晶重新释放入血,在治疗的早中期尿酸常有轻度升高,此时不必过分担心,医生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嘱其坚持服药则病愈可期。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张喜奎诊林祥发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最好
北方乌发口服液能不能治脸部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htpyf/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