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上古有两部《药对》,一部出自桐君(见《七录》),一部为雷公所作(见《旧唐书》)。

陶弘景在《药总诀·序》中说:“雷公桐君更增演本草,二家药对,广其主治,繁其类族”。

先圣已经认识到,药物若孤立地看待,仅具有单纯的一般属性,可是,当它们形成一定的组合时,其整体则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而产生新的复杂的意义。

药物组对的产生,乃导源于八卦,爻交相叠,演化以广其用,表达了朴素的整体结构和动态平衡观念。

归纳起来,配伍及其效应有三大特点:相须协同、相辅佐助、相反相成。

01相须协同类

瘀血在心:菖蒲、郁金;在肝:癥用三棱、阿魏,瘕用水红花子、炮山甲;在肾:泽兰、益母草;在肺:苏木、降香;在脾:五灵脂、香附。

治疗血虚脱发:当归、侧柏叶;

治消渴:鸟不宿、地锦草;

治链霉素中毒性耳聋:骨碎补、石菖蒲;

止偏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全蝎、蜈蚣;

治血崩:鲜藕、大枣;

能治膜样痛经,使瘀块及内膜化屑排出:三七、蒲黄;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牛角腮、棕榈皮;

治疗各种囊肿:黄药子、刘寄奴。

02相辅佐助类

水红花子、泽兰,治疗结节性脉管炎;

当归、细辛,治大动脉炎;

鬼箭羽、露蜂房,治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变形;

海桐皮、海风藤,治风湿性关节炎;

海藻、莪术,治高血压、动脉硬化;

威灵仙、白茄根,治跟骨刺。

水蛭、通天草,治老年性痴呆;

黄芪、升麻,治低血压病;

丹皮、泽泻,治眼前房积水。

莪术、苡仁,治疗子宫颈癌;

马鞭草、甜茶叶,疗不明原因之发热。

广犀角(水牛角代)、泽兰叶,治重症肝炎、转氨酶指标高而不下;

生麦芽、檀香,运脾和胃助消化;

生山楂、泽泻,降脂;南烛子、蜡梅花,疗百日咳;

佛耳草、款冬花,治一切咳嗽、昼夜无休;

半夏、夏枯草,治失眠。

牛膝、乳香,排尿路结石;

米仁根、乌蔹莓,治慢性肾炎蛋白尿;

六月雪、鹿衔草,治慢性肾衰竭高氮质血症;

小茴香、泽泻,利气泄浊治尿闭。

03相反相成类

黄连、川朴,治慢性胃炎(寒热合用);

降香、葛根,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升降同用);

附子、磁石,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动静结合);

干姜、五味子,治过敏性哮喘(敛散并用);

紫河车、连翘心,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补泻并进);

细辛、熟地,治疗慢性肾炎水肿(刚柔并施);

生半夏(先煎2小时)、生姜,治疗尿毒症、饮食即吐(相畏相杀);

乌附、半夏,治疗哮喘持续发作(相反相恶)。

04>2味的配伍

笔者用药对并不止限于二味。

如习惯用麻杏石甘葶,即有五味药物(麻杏石甘汤加葶苈子)组成,用治咳逆上气,常能一剂而安。

又如治疗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喜于活血化瘀方中加紫石英、蛇床子、韭菜子;

治冠心病心绞痛用人参、琥珀、三七为末吞;

薄荷、丹皮、山栀,取“火郁者发之,木郁者达之”之旨,调治更年期抑郁症;

附子、干姜、大黄泄浊,以助肌酐的清除等等。

按照旧说中的相畏、相杀是指一种药物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应用毒性药物时的一类配伍。

而相反、相恶原属配伍禁忌,李时珍说:“相反两不相合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会产生不良反应或使毒性加剧,相恶会使药效下降或消失。

THEEND

版权声明:

1.文源:选摘于《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颜德馨》,颜德馨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年6月。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htpjg/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