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木香荔枝核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s://hn.qq.com/a/20161116/037913.htm 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青木香是马兜铃的根 小指月说,爷爷,青木香跟木香有什么不同? 老爷爷说,青木香是马兜铃的根,它跟木香都能行气止痛,治疗胸腹疼痛,单味药就管用,但青木香多了样功能叫解毒消肿,所以在治疗疔疮肿毒,或虫蛇咬伤的时候,常把它配合七叶一枝花、白芷制成蛇药,所以《新修本草》上讲,青木香主积聚,诸毒热肿,蛇毒。 小指月说,马兜铃不是有一定小毒吗? 老爷爷说,没错,马兜铃的根青木香也应该慎用。 小指月说,为什么读古籍发现有很多是用青木香的,特别是《外台秘要》? 老爷爷说,古代写的青木香,就是我们现在的木香,只有明朝以后,马兜铃的根才统一称为青木香,所以读古籍时要注意区分。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吃了荔枝上火怎么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夏暑之季,各类水果依次上市,荔枝西瓜,真是应有尽有,在南方这都是果中佳品,可我们前面提到过,养生有个秘结,叫好吃不多吃,正如开车有个诀窍就是不要超速。 可是面对如此美味的食品,谁又能够克制住自己,这几天有好几例病人,因为吃了大量荔枝而导致上火,不想吃饭,他们纷纷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这太简单了,你就用那些荔枝的壳泡茶来喝,就可以解开关于吃荔枝导致的身体不适。 他们纷纷按照这个办法,奇怪,一喝就好了。 小指月不明白为何荔枝的壳可以解荔枝的湿热上火呢? 老爷爷说,关于这种药性规律还有很多,比如你吃过量白果中毒头晕,你就用白果的壳熬水一喝就解了,还有你吃过多的杏仁中毒,就直接用杏树的皮来煎水一喝就好了。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有时你又不叫病人用荔枝壳解荔枝湿热上火呢? 老爷爷说,这就要注意了,不是荔枝壳不能用,而是现在人们普遍追求利益最大化,一看到荔枝表面要遭虫来侵害,就大量地喷洒农药,还有很多橘子也喷了大量农药,搞得现在用起药来非常掣肘。 如果农药喷洒超标的话,这时再用药不是在救病人,而是在害病人。所以不少荔枝壳残留了农药,所以你不能保证荔枝壳安全的时候,你想要解除荔枝湿热之火,可以在吃完荔枝后,喝点盐水,因为盐能下行,便可以导火下走。 以核通核 小指月说,荔枝除了果肉跟壳外,还有种核,这荔枝核也是一味药啊? 老爷爷说,当然了,而且是一味治疝气的好药,中医认为人体睾丸周围气机郁结,就需要用到一些植物种子类的药来导气下达睾丸,这样可以同气相求。 小指月说,为什么呢? 老先生说,你看人的睾丸生殖器,可以传宗接代,而植物它或树木它靠的就是这些种仁果核来繁衍。像荔枝龙眼,你把吃完的核丢在地上,不久它就长出小苗子来,所以古人看到这种现象,就想到以核通核的道理。这植物的种核之气,可以通人体睾丸生殖器之气。 所以可以用荔枝核、龙眼核、山楂核、川楝子、橘核(这叫治疝气五核丸),小茴香等药来直入下焦腹股沟睾丸,把那周围气滞之象解开,那么疝气水结瘀血也就能随之化散。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难怪爷爷每次治疝气总会选取几味种核类的药,或者治疗下焦气滞,也会用到。除了诸子皆降外,还有种核善入生殖器,能理顺周围气机。 有个妇人,平时就心胃痛,月经来时就痛经。 老先生说,这是气郁,用荔香散便可除根。 于是小指月就给配了荔枝核跟木香打粉,吃了几次,心胃不痛了,来月经时也没有痛经了。 小指月很惊奇。 老先生说,木香理乎其中,荔枝核引诸气下行,这样气化下行无痛扰,所以《本草纲目》讲荔枝核散滞气,治妇人血气痛最效。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学从众录》曰,荔香散治心腹胃脘痛,甚效,妇人尤效,服数次可以除根。用荔枝核一两二钱,炒,木香七钱,共同打成粉,用米汤或开水或酒每次送服两钱。 更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点击查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1,收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防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豨莶草、臭梧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桐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络石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老鹳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穿山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丝瓜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五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寄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毛狗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千年健 孙俩的中医故事()-雪莲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鹿衔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楠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藿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苍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厚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砂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薏苡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猪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玉米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葫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枳椇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蝼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荠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车前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滑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通、通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瞿麦、萹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肤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金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葵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灯心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萆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茵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虎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干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肉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吴茱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小茴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丁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高良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胡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花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荜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荜澄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陈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枳实、枳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沉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川楝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乌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zyhtp/5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打通三焦最好用的方子,清上焦通中焦利
- 下一篇文章: 中医基础中药四百余种大全推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