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连载二十八
二、常用对药 生地黄黄芪 生地黄30~60g,生黄芪15~30g。 滋阴凉血,益气扶正。 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白塞氏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证属气阴两伤,热入营血者。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生地有类激素样作用,黄芪能提高和调节免疫功能,用于免疫性疾病确有一定效果。 生地黄蒲公英 生地黄40g,蒲公英30g。 凉血解毒,散热除痹。 热痹见关节红肿热痛,或伴有风湿结节属血热壅滞者。 风湿热有侵犯心肌倾向者,生地黄可加至60~90g,因生地黄含有营养心肌、保护心肌和强心的多种因子。 海桐皮海风藤 海桐皮10g,海风藤30g。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风湿痹痛。 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善止痹痛;海风藤入经络而祛风湿、止痹痛,故合用治疗风湿痹痛之证,可增加疗效。 青风藤忍冬藤 青风藤30g,忍冬藤30g。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痹证见拘挛、疼痛症状者等。 “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本草便读》)。青风藤和忍冬藤,二者均善于祛风通络,因风湿所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均为常用,取藤茎类祛风湿药有通行经络,疏利关节,舒挛缓痛之功,可缓解疼痛与拘挛。但青风藤性偏温,适用于风寒重而无热象者;忍冬藤性偏寒,偏用于风湿痹痛兼有热象者,组成药对则制其寒热之性,适应症更为广泛。 姜黄海桐皮 片姜黄10g,海桐皮15g。 蠲痹、通络、止痛。 肩痹(肩关节周围炎)。 姜黄横行肢节,行气活血,蠲痹通络,是治疗肩臂痹痛之要药;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达病所,疗伤折,有止痛、消肿、散瘀之功。二药合用,其效益显。气血虚者加当归10g、黄芪15g益气养血,脾虚者加白术15g补脾扶正。 骨碎补鹿衔草 骨碎补15g,鹿衔草30g。 补肾强骨,祛风湿,除痹痛。 骨痹(增生性关节炎)。 增生性关节炎乃退行性病变,用骨碎补、鹿衔草治疗,可延缓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性,抑制新骨增生。 麻黄白芥子 麻黄5g,白芥子15g。 通络化痰,消肿止痛。 痰湿阻滞所致关节肿胀或肿痛,关节腔积液。 麻黄散寒通痹,白芥子化痰通络,善搜皮间膜外、筋骨经络间痰湿,故二药合用可治疗痰湿阻滞所致关节肿胀或肿痛。 麻黄熟地黄 麻黄4g,熟地20g。 温通血络,消散阴凝。 ①阳虚阴寒,痰瘀结滞于肌肤、筋骨之痈疽、痰核、流注、脉痹、骨痹、顽痹等。②中风后遗症,证属阴寒内凝,瘀血阻络者。 麻黄辛温通痹,可疏通肌肤经络;熟地滋阴养血,生精补髓,二者配伍,宣通滋补并施,可使阳气宣通,阴凝消散。二药用治中风后遗症,配合葛根、丹参、豨莶草效好。 未完待续(本篇文章出自朱婉华院长主编《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医院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团队整理上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htpzy/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