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以皮治皮

中药的命名,凝结了老祖宗无限智慧。

比如,名字中带“藤、络”的,一般都是行气通络的。

名字中带“子”的,一般都可以明目。

名字中带“颜色”的,一般都是对应各自的脏腑,如白入肺,青入肝,黄入脾,赤入心,黑入肾。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会发现,这些规律有时候并不准确,甚至只有少数药符合。但是,当我们将眼睛放到这少数药上,还是会领略中药的神奇!

这次呢,就说一下中药中的“皮”。

接下来的这几味药的名字中都带有“皮”,而且他们的某些功效都与我们的“皮肤”有关哦~

地骨皮

地骨皮,性味寒,那我们就知道啦,它一定可以降火,地骨皮常常是除虚热。那么它和皮肤有什么关系呢?阴虚发热常常引起盗汗,而地骨皮恰恰可以除有汗之骨蒸。同时,它还可以除皮肤蒸热。

除此之外呢,地骨皮还用于治疗血热出血,吐衄尿血,肺热咳嗽等,这都依赖于它的寒凉之性!

但是,正是因为它属寒性,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的人,不宜使用

(看了图,竟然发现它长得有点像枸杞)

海桐皮

海桐皮,又叫楤木,性味平,也就是说它较为平和。

它和皮肤的关联可就大啦!它主要用于疥藓,风疹,湿疹等皮肤病。

它还可以杀虫止痒,常与黄柏,苦参同用。

它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功效,就是可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尤其善于治疗下肢关节痹痛,现代医学常常用海桐皮配伍其他药物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小方子:{海桐皮酒}

海桐皮、牛膝、五加皮、独活、防风、杜仲(炒)、枳壳各60克,生地黄75克,白术、薏苡仁各30克,白酒毫升。

  将前十味细剉,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白鲜皮

白鲜皮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热燥湿(和黄氏三兄妹一样),祛风解毒。

除湿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去除湿热疮毒,湿疹疥藓以及肌肤溃脓。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用于湿热黄疸。

小科普:黄疸

黄疸是由于肝素溢出渗于皮肤之下,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眼睛黄,尿黄。

中医里黄疸大致分为湿热黄疸和寒湿黄疸。湿热黄疸呈现出的是明黄——像橘子皮一样,寒湿黄疸则为暗黄——面色晦暗。

中药里有很多药物可以退疸,比如,茵陈,金钱草,等。

五加皮

五加皮,性温,可以利水消肿(脚气浮肿)。

它还有另外两个较为重要的功效

祛风湿:温补肝肾,尤宜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

补肝肾,强筋骨:凡肝肾亏虚之筋骨萎软均可以应用。

小知识:中医里的“脚气”常常认为是体湿造成的哦~









































白癫专业的医院
白癜风专项援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htpyl/4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