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及剂型名称拾趣
中药是中国特产,看似土生土长,其实,它也不断吸收外来”营养”。汉魏时期。曾.从西域引进不少药物,在中药家族中,特意为这些新成员加上“胡”字作为标识,如胡桃、胡芦巴、胡萝卜等。南北朝以后,东南海路开通,又从海上传人许多药物,这些新品种都是“海”字辈兄弟,如海棠、海桐皮等。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从域外吸收而进人中药大家庭的药物就更多了。按时间先后而言,先引进的称“番”或“舶”,后引进的称“洋”,如番泻叶、舶乳香、洋姜、洋参等。 中药经过加工制作。一般有丸、汤、散、膏、丹等不同剂型。若欲考究丸之为丸、散之为散的奥秘,其中还真有些趣闻。原来“丸”的读音,在方言中与‘缓慢”的“缓”十分相近,在吴方言中几乎相同,所以,大凡丸药,药效来得迟缓,却能久存体内,慢慢作用;相反,“汤”的读音与“涤荡”的“荡”颇为近似。所以,与丸药相比,药效来得迅猛。至于’‘散”在中药剂型中,皆示散化之意,常用来治疗痛疾;而“膏”这类中药剂型,则独含膏滋之意,用于内服。每有养身,强体的功能。何以为“丹”?朱丹原是一种矿物,而用矿物炼制的中药,也就常被称为丹了。 ————《中医原来这么有趣》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htpyl/2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碗汤是潮汕人早餐的至爱,不仅好吃,还有
- 下一篇文章: 问问题脚后跟疼,就是得了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