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波斯人到中国炼不老药,写了本药学专著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T君|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终极追求,但在平均寿命不到50岁的古代,一个小小的疾病或灾害都能让人丧命,却有一个来自波斯的异乡人,为延长中国人的寿命而努力着。 李珣画像 唐朝时期经济繁荣,与周边诸国关系良好,不时有吐蕃、西域等商人来唐进行经贸活动。有人捞完金就回国,有人捞着捞着,觉得大唐遍地是黄金,就留下定居了。晚唐诗人李珣的家族就这样留在了唐朝。 李珣的祖先是波斯商人,做香药生意的,来到唐朝后,本来打算卖点儿香药、挣点儿银子就回国,因为当时国泰民安、经济繁荣,他家的香药卖得好,生意越做越大,李家祖先决定留在唐朝,并于安史之乱后定居在四川梓州。为了尽快融入唐朝,李珣的祖先不惜改姓,改为大唐李家的姓——决心如此之大,说明他们家族是真的喜欢唐朝,并真心实意想以唐朝为家。这无疑影响了李珣。 公元年,李珣出生了。因为生在商家见多识广,儿时的李珣聪明绝顶,虽然母语是波斯文,但耳濡目染,他的汉语也说得顶呱呱。只是汉语说得好,并不代表是真正的唐朝人。每当李珣和小伙们在一起玩耍时,唐朝小朋友会摇头晃脑地吐出几句唐诗,证明自己正在念私塾,是唐朝的小树苗,将来会长成参天大树。李珣只有羡慕,而没有嫉妒恨。 然而,当昔日小伙伴们长大,准备参加科考时,李珣却心理不平衡了。同样吃唐朝粮食长大的小伙伴们,却因为科考而要分出三六九等,这让李珣很不爽:“不行,我也要参加科考。” 几经央求父母,少年李珣终于插班进入学堂读书。他认真地学习,摇头晃脑地背,努力地写。同学们却不爽了,为什么呢?李珣家里有钱,他俊美无瑕的脸再配上挺拔的身姿,就是标准的高富帅,靠啃老也可以,靠颜值也可以,他却偏偏选择以才华取胜,这不是拉仇恨吗?很多同学因此看不惯他。有位尹同学和李珣交情不错,虽然是好基友,却常常作诗嘲讽他是“强学文章”,虽是调侃,但同时也是对励志少年李珣的一种肯定。 李珣作品 通过速成学习,李珣终于在科考那天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入了考场。让唐朝学生都头疼的考题,李珣却下笔如有神助,竟然中了秀才。李珣心里倍儿爽,此后便开始混迹于各种文艺圈,每天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写出了不少抒情诗。 “归路近,扣舷歌,采珍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以前嘲讽他的那位尹同学看到李珣过得如此风光,也没忘了背后补刀,写下“假饶折得东堂桂,胡臭薰来也不香”来调侃他,李珣都一笑了之。 文人总是附庸风雅,偶尔要逛逛戏楼和妓院,李珣不能免俗,闲来无事也去,没想到李珣很快就收获一大批女粉丝。有的女粉丝才貌双全,偶尔也会和李珣诗词唱和。李珣也乐在其中,索性跻身于诗人行列,后来写出的许多诗词绝句还被选入各种文集里。 然而这时的唐朝因为藩镇割据而变得狼烟四起,许多波斯籍商人纷纷打道回府。李珣的家人也准备回国,李珣却不肯:不仅要在唐朝生根发芽,还要进军官场。因为诗名远播,加上秀才身份,李珣被举荐到蜀王门下做了一名宾贡,还和蜀王的儿子王衍成为好朋友。地位如此悬殊的两人为何会成为好朋友呢? 原来,历代皇亲国戚、富贵之家,钱权不缺就想长生不老,而想长生不老,最好的途径就是服用丹药。李珣家族虽然并不是以炼丹药为主,但王衍认为他是卖香药的,顺便再炼个丹药应该不是难事,两个人的共同话题就是如何炼制丹药。 但是,炼丹药是烧钱的行当,家里人并不同意:此前因为战乱导致药店早已关闭,再炼丹药花费巨大。李珣却一意孤行,他认为炼丹药能让人长寿,这是做善事。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与王衍混在一起,李珣的朋友圈非富即贵,非贵即才,他们把李珣捧得很高。李珣很满意,虽然唐朝已在公元年被灭,但他仍为自己选择留在中国而骄傲。可惜,随着炼制丹药耗尽家财,生活渐渐陷入困境。 古代炼丹图 公元元,割据四川称帝的蜀王去世,王衍即位。王衍想长生不老,于是继续督促李珣炼制丹药。然而丹药还没有炼成,又一场战火烧过来,后唐攻打前蜀,保命都成问题,哪里还有心思炼丹? 李珣的命是保下来了,王衍却死了。虽然历史上对王衍的评价不高,但对于波斯人李珣来说,王衍对他有知遇之恩,一个外国人能够在前蜀小朝廷里谋得官职并受到宠爱,实属不易。李珣第一次感受到战争多么残酷,争权夺利如此血腥。 前蜀灭亡了,生活还要继续。新建立起来的后唐此时向他抛出橄榄枝,希望他能为后唐效力。 李珣当时就拒绝了,拒绝的理由让所有当权者都对他刮目相看:“我虽是波斯人,但我以中国为家,想在此地炼制丹药,希望有一天,所有人吃了我的灵丹妙药都能长生不老。” 其实,李珣的潜台词是,战争死了那么多人,最好能让活下来的都长命百岁吧。试想,哪个君主不喜欢这样的人呢? 李珣拒绝依附后唐,开始了长途跋涉的漫游生活,他到处收集整理药材,寻访炼丹秘方,以实现自己帮助中国人长命百岁的理想。 此后,李珣在南海生活了多年,他将收集到的药材及药性记录成书,并取名为《海药本草》,此书旁征博引,详细记述了各种药物的形状及药性等。书中收载的海桐皮、天竺桂等药材是当时其他本草著作从未收录过的,为后世研究药材提供了参考。其中有不少是外来药,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外药学专著。 随着时光流逝,昔日俊美的少年郎早已沧桑成大叔了,奔波数年的李珣终于回到梓州,专注于炼制丹药。只是世间哪里会有长生不老的丹药呢?李珣纵有满腹才华,也只能付诸东流。而本来就窘迫的家境,李珣最后竟连三餐都难以维持了。 昔日富裕豪华的李家最终成为人们口中的传说。而繁华虽不再,李珣的痴心依然不改。即便境遇如此,李珣也不肯放弃炼制丹药,依然在中国大地上继续流浪着——就算不能帮助人们长生不老,延长寿命总可以吧!李珣的炼丹工程最终没有成功,但他对中国的热爱跃然纸上。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htpyl/11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寒丨数九寒天最冷的时候到了,这些进
- 下一篇文章: 木棉花的功效与作用木棉花泡水喝的功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