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利气豁痰,搜剔内外痰结冷涎
白芥子 白芥子辛温,味厚气锐,内而逐寒痰水饮,宽胸膈,用于咳嗽气喘,痰多不利,胸协咳唾引痛,消痰结,止痹痛,除麻木。朱良春指出:白芥子含有脂肪油、白芥子苷、杏仁酶等成分,除作为祛痰平喘咳之剂(如三子养亲汤)之外,对机体组织不正常的渗出物之吸收,尤有殊功,早年朱老用白芥子、甘遂、大戟组成的古方控涎丹(又名子龙丸)治疗慢性淋巴结炎、湿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气管炎、或肺炎痰涎壅盛者,以及瘰疬、流注等,有较好疗效。近20年,又用白芥子为主药,治疗各种结节病,取得著效。 1、渗出性胸膜炎 渗出性胸膜炎多为结核性,也有由风湿病、红斑狼疮等其他疾病引起者。胸膜积液,伴见发热、胸肋胀闷、咳嗽、气急、咳唾引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与中医文献的“悬饮”近似。朱老对此病常用控涎丹配合对症汤剂,每收捷效。其方用甘遂(去心制)、大戟(煮透去骨晒干)、白芥子(炒)各等份,研极细末,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2-3g,每日1次。服后当畅泻稀水,如服后隔半日仍未泄下者,可加服1次。剧泻者,则下次服药酌减其量。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古方控涎丹为十枣汤之变方,方中甘遂、大戟为逐水俊剂,而白芥子有搜剔停痰伏饮之长,如朱丹溪说: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古方控涎丹用白芥子,正此义也。张介宾说:“白芥子消痰癖疟痞,除胀满极速”。本方不及十枣汤猛峻,用量又小,其功用不在十枣汤之下,故临床运用的机会较十枣汤为多。应当指出:控涎丹对促进湿性胸膜炎的吸收虽有捷效,但不能以之代替中西药物的抗结核治疗,请予注意。 2、结节病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非干酪性皮样慢性肉芽病变,可发生在淋巴结、肺、肝、脾、眼、皮肤处。朱老在实践中体会到:此当属中医学的“痰核”、“痰注”范畴,如朱丹溪说:“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故其治疗,当以化痰软件散结为主,常用白芥子、生半夏、僵蚕、紫背天葵、薏苡仁、海藻、昆布、夏枯草、生牡蛎、老鹳草等;夹瘀者加赤芍、炮山甲、当归、地鳖虫、露蜂房;夹气滞者加青皮、陈皮、姜黄;阴虚者加麦门冬、百合、功劳叶;肾阳虚者加鹿角、仙灵脾、熟地、巴戟天。此病病程较长,非短时期内所能见功,故医者病人,均须识(zhi):“坚持”两字。 结节性红斑 3、痹证 《开宝本草》谓白芥子主“湿痹不仁......骨节疼痛”,《本草纲目》亦谓白芥子可治“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朱老认为:久痹疼痛,未有不因停痰留瘀阻于经隧者,因此所谓治“骨节疼痛”、“不仁”云云,皆指其辛散温通,入经络,搜剔痰结之功。故常在痹证方中加用白芥子一药。如与姜黄、制南星、桂枝、露蜂房、赤芍、海桐皮、淫羊藿、鹿角、制附子、当归相配伍,治疗肩周炎;与生地、熟地、淫羊藿、鹿角、桂枝、制川乌、乌梢蛇、炮山甲、骨碎补、续断、威灵仙、木瓜等相伍,配合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慢性腰腿疼,疗效较为满意。 朱老用白芥子,一般为10-15g(汤剂),最大用到18g,无任何不良反应。阴虚火旺或无痰湿水饮者忌用。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htpcd/3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收藏史上最全中药分类性味归经功效
- 下一篇文章: 各种中药别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