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冰老师,男,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主持、参与厅局级课题十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一项。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3月27日,我们很荣幸请到了樊冰老师在12JT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痹证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周翠英教授治疗风湿痹病经验”的精彩讲座。

讲座开始,樊冰老师先跟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以前他跟随团队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吸引了大家的兴趣。在讲座过程中,他详细讲述了各个疾病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最后,还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跟随老师学习以及自己处理疾病所得的经验。同时也跟我们介绍了他教育自己学生的一些方法。老师在最后也特别强调了临床的重要性,通过自己的例子将临床的重要性做了详细的解释。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樊冰老师对我们的教诲。结合自身的经验,老师告诉了我们,想要学会如何治病,不能只知道学习课本知识,只有真正在临床上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才能真正知道如何处理疾病。

1周翠英教授简介

周翠英,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曾兼任山东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理事。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其后于山医院工作至今。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2学术特色1整体恒动,天人相应

1、中医相较于西医长处——整体观念。

①人体与自然环境的辩证统一。

②人体生理与病理的辩证统一。

2、中医相对于西医短处——微观认识不足。

①对疾病和病理细节的认识有所欠缺。

2疑难重症,从毒辨治

1、“毒”的多种解释:

①恶也,害也。痛也,苦也。物之能害人者皆曰毒。

②引起机体严重的阴阳气血失调、具备一定特点和特殊症状的邪气——“毒邪”。

③外毒,内毒。

④炎性细胞因子(可以导致炎症的发生)。

3西为中用,病证结合

1、病证结合,莫问西中。

①“证”——疾病当前阶段的矛盾。

②“病”——疾病全过程的基本矛盾。

如:类风湿关节炎(尪痹)。

辨病特点:活动期——湿热阻络,慢性期——寒热错杂,痰瘀痹阻,肝肾亏虚。

中医辨病——四诊

西医诊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周翠英教授倡导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西为中用,与四诊结合,将视野深入到微观层次。

4分清病期,区分寒热

1、分清疾病诊断(中、西医)。

2、分清病期(活动期、稳定期)治疗。

3、分清证候辨治。

3痹病的异病同治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观的体现。

1痹病的主要表现

关节的疼痛、肿胀、僵硬及活动不利。

常见痹病:尪痹、痛风、脊痹、骨痹。

2痹病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及辨治方法。

1、不同痹证活动期常见症状:关节疼痛剧烈、红肿、局部发热、活动严重受限,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数。实验室检查会有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的增高。

2、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络。

3、根据病情轻重加减四妙方,常用黄柏、川牛膝、薏苡仁、土茯苓、金银花(或忍冬藤)、红藤、连翘、猪苓、虎杖等。

3辨治原则

1、疑难怪证,解毒为先

RS3PE,SWEET病,SAPHO综合征,ANCA血管炎,IgG4相关疾病、DISH等等。

毒:致病因素,病理产物。

常用解毒药物:双花、连翘、蛇舌草、板蓝根、半枝莲、蒲公英、蜂房、土茯苓、红藤,其他:细辛、半夏、乌头、全蝎等等。(细辛、半夏、乌头、全蝎具有毒性的同时具有解毒功能)

2、引经达节,辨位用药

上肢关节痛——片姜黄、桑枝、羌活、威灵仙等。

痛在下肢——独活、川牛膝、防己、木瓜等。

四肢小关节肿胀、灼热疼痛——土贝母、猫眼草、漏芦、蜂房等。

两膝关节肿胀有积液——土茯苓、薏苡仁、猫爪草、猪苓、车前草等。

两踝关节肿胀疼痛——地龙、钻地风等。

颞颌关节受累、张口咀嚼困难者——白芷、细辛、川芎等。

颈椎受累,出现僵硬不适、疼痛、转侧不利——葛根、赤芍、白芍等。

腰背疼痛、僵硬——川断、狗脊、杜仲、桑寄生、独活、土元等。

筋脉拘挛者——木瓜、白芍、伸筋草、海桐皮等。

4痹病的同病异治1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1、介绍

RA是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骨和肌腱等,导致关节破坏,最终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RA还可有肺脏、血液系统、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

RA多见于女性,患病率:我国0.32%~0.36%,欧美为60%~70%的RA患者在活动期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RF)。

2、关节表现

①晨僵

持续时间较长,见于95%以上患者,是病情活动指标之一。

②疼痛、压痛

对称性、持续性、最常累及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③关节肿胀

因关节腔内积液、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或滑膜肥厚引起。

④关节畸形

晚期,如关节强直、尺侧偏斜、屈曲畸形等。

3、关节外表现

①类风湿结节

多位于关节隆突及受压部位的皮下。

②类风湿血管炎

可出现在任何系统。指(趾)、眼、内脏、血管。

③肺损害

肺间质病变30%,结节样改变。

④胸膜炎

血液系统损害。

4、治疗原则及用药

①活动期的治疗应清热解毒,利湿通络,常用药物有雷公藤,双花,虎杖,蜂房,薏苡仁,猪苓,羌活,独活,徐长卿,荜拨,甘草等。

②慢性期则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常用药物有土茯苓,黄柏,蜂房,细辛,徐长卿,独活,羌活,川牛膝,猫爪草,薏苡仁,红藤,甘草等。

2脊痹(强直性脊柱炎)

1、介绍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脊柱等中轴炎症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出现关节变形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有家族聚集现象。与HLA-B27有密切关系。基本病理改变为肌腱端病或附着点炎。

2、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为下腰背僵硬和疼痛。

炎性背痛:

①背部不适发生在40岁以前。

②缓慢发病。

③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

④背痛伴发晨僵。

⑤背部不适在活动后减轻或消失。

以上5项有4项符合则支持炎性背痛。

关节外损害:

最常见虹膜睫状体炎。

3、病因

①肾虚督空,筋骨关节失于濡养是发病的内因。

②风、寒、湿、热等邪气及痰瘀毒等病理因素为诱发、加重本病的因素。

4、各时期病机特点:

①活动期的病机特点为湿热毒滞。

②慢性期病机关键为肾督空虚,痰瘀毒滞,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③晚期以正气亏虚为主。

5、各时期对应治疗原则及药方

①活动期宜清热解毒,利湿通络,常用药方:土茯苓,双花,黄柏,葛根,白芍,独活,川牛膝,狗脊,木瓜,徐长卿,薏苡仁,甘草。

②缓解期应补肾强督,化瘀散结,常用方药:骨碎补,狗脊,川断,蜈蚣,独活,伸筋草,红花,川芎,黄芪,当归,忍冬藤,薏苡仁,甘草。

3骨痹

1、介绍

以关节软骨进行性损害(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关节退行性病变。

2、症状

①关节疼痛及压痛。

②关节肿胀、膝关节畸形。

③晨僵(很少超过半小时)。

④关节内卡压:主要见于膝关节,易致摔倒。

3、病因

①正虚:肝肾亏虚,筋骨失养。

②邪实:风寒湿热痰瘀毒。

4、不同时期治疗原则及对应药物

①急性期: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药物:苡米,土茯苓,苍术,黄柏,川牛膝,独活,车前草,木瓜,海桐皮,甘草。

②慢性期:补益肝肾,祛痰散瘀。

药物:白芥子、炮山甲,桑寄生、骨碎补、杜仲,川芎、土元、红花,苍术,黄柏,川牛膝,独活。

4痛风

1、介绍

①最痛的关节炎。风湿性疾病,代谢性疾病。

②嘌呤代谢异常导致血尿酸增高。

③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

④男女之比为10~20:1

⑤40~50岁是发病高峰,30岁以前男性及绝经期前妇女罕有发生。

2、导致发病的危险因素

①肥胖、达官贵族、应酬族男性嗜食酒肉。

②血尿酸水平与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呈明显正相关。

③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糖尿病(尤其是Ⅱ型),与高尿酸血症有相近的易感基因。

④绝经。

3、发作特点:

①最痛的关节炎。

②酒足饭饱之后,夜深人静之时,其快如风,其痛如割,风吹难忍,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

4、关节表现及伴随表现:

①夜间发作、红肿热痛,皮肤静脉怒张。

②全身不适,畏寒发热。

5、不同时期治疗原则及药物:

①急性期:清热解毒,利湿泄浊。

药物:薏苡仁,土茯苓,虎杖,山慈菇,大黄,猪苓,郁金,秦皮,白芍,赤芍,甘草,山药。

②缓解期:健脾补肾。

配伍可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等进行加减。

5跟师心得1德为先

樊老师及其医疗团队坚守“精诚仁和”的精神。

2勤临床

医学来源于临床。要求:记录跟师笔记、学习心得、典型病案。

3悟经典

四大经典、经典医案、现代风湿病学经典著作。

4学前沿

风湿病学新进展、新的临床指南,疾病分类标准、病情评价方法、基础研究进展、国际会议进展(ACR,EULAR,APLAR)。

6老师感悟

樊冰老师:下列同学就不要报我的研究生了

1、喜欢纯中医、传统中医的学生,满脑子经典,毕业后就打算去诊所坐诊。

2、本科阶段不转科实习,不会写病历,不会问诊,不会查体,不了解医患沟通。

3、英语、电脑差。不接受新事物。

4、上研究生后不能承受以下训练:

每月除在转科室学习外,大部分时间在本科室病房和门诊值班工作。定期接受临床实践技能和病历书写等考核。定期中英文文献学习、PPT制作训练、科研方法学习。

各位同学报考导师之前务必找我本人进行面试。

内容:英文口语测试;对传统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看法;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认识。

结语

讲座最后樊老师再次告诫我们,不要一味的学习纯中医,而是要中医合参,西为中用,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学院—新媒体中心

图文来源:中医学院学生教学信息中心

编辑:李琛

技术:孙龙凯

主编:朱国梁

赞赏

长按







































白殿治疗方法
治疗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htpcd/2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