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QQ群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913/6012.html

从书房的窗户向外望,有两棵高大的树,一棵是榆树,另一棵不是榆树,是桐树。

榆树上结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榆钱,如同缀满绿色的花朵。泡桐树伞状的树冠直径有几十米,也开花了,满树紫色的小铃铛沉甸甸地摇晃,很大气。泡桐花的香味和丁香属一类,但没有丁香清淡,是一种粘腻的甜,时间久了好像嗓子眼都齁住了,熏得人头晕,都没法开窗户。

那就读诗吧。春天,最适于读诗。读史让人沉重,哲学使人悲观,小说呢,要以情节取胜,难免让人跟着情绪波动。在日渐温暖的春天里,只有诗,既让人灵秀却不躁动,又让人静默着在瞬间动容,无论是书写喜悦还是悲伤,都是点到为止,而诗意的多少深浅,全靠个人悟性。

从初唐读到盛唐,从“长歌怀采薇”到“兰若生春夏”,从“江畔洲如月”到“八月湖水平”,从“大漠孤烟直”到“飘零酒一杯”-------那么多好诗,读得我一愣一愣的,深浸其中,不愿自拔。

读诗也是读诗人,李白狂傲,杜牧荒唐,李商隐文艺华丽地闷骚着,杜甫总是苦兮兮的一咏三叹。

最滑头的是王维,他要兼顾僧俗两道,律诗尤其如此,总是前四句充满了禅意,后四句笔锋一转,好听话奉上,因为律诗多是赠人的,难免流于庸俗客套。所以他的诗,绝句最好,律诗呢读前四句就够了,“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好,打住,后四句,呵呵一下,人艰不拆。

除了唐诗,最爱陶渊明。他生活在晋代,离诗歌最繁荣的唐代还有几百年光阴,就已经能把诗写成这样,不费力不雕琢,随手一勾勒,就淡而有味,后世有多少人模仿,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关键是要真的悠然,写诗写到底写的是心境,哄不了人。

他的诗都是日常生活,写的也都是大实话。

他写云写雨,“霭霭停云,濛濛时雨“,怎么是“停云”?细细想想,阴雨连绵时,天上的云可不就是停滞不动的?那是积雨云。

他写草木和花朵,是“孟夏草木长”,是“秋菊有佳色”;

写白昼更替是”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写夜半着凉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乍看都是废话,却字字入眼入耳,入皮入骨。这是一个从地气中撷取真气的诗人。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他坦然承认自己种地种得不咋样;

没人找他玩,他自嘲:”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但难得他很会生活,“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小日子过得自得其乐;

他连自己去讨饭的窘迫他都要记录在案,不知道是咋想的,“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还有一首,前四句就拿住了我:“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写尽了命运的不测与人生的悲凉。我忍不住想对他说:“诗人憎命达“,你写这么好,你不坎坷谁坎坷,你不受穷谁受穷呢?天分这么高,再让你富贵加身一帆风顺,你哪还用靠写诗解闷儿,那不是几千年后我们的损失吗?

读诗读累了,我就起身到阳台上去浇浇花、浇浇菜。香菜零星发芽,黄瓜、西红柿开始疯长,栀子花总也不开。有一小会儿,我就什么也不干,像个傻子一样,坐在阳台上发发呆,并没有浪费时间的罪恶感。

给自己泡杯莲子心,再丢几朵玫瑰进去。一遍遍加水后,杯中的翠绿嫣红渐次淡下去,到颜色几乎褪尽的时候,这一天也就过去了。多么像是在幽居在高楼,多么像是在清修,不冷不热,不急不缓,千帆竟流,万物生长,春天与诗同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ongpizw.com/htpcd/10902.html